通知公告/Announcements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校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历山双语学校初中部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4-17 11:30:43  ▏作者:  ▏阅读1
历山双语学校初中部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三年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 育就是服务”办学理念,践行“专业 尊重 协作 卓越”核心价 值观,在学校“稳妥 求变 融合 卓越”工作总基调下,坚持“课 题统筹学校全面工作,课程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研究助推教师专 业成长,智能促进学校特色进步”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四有”教师,在“双减”之下做优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抓住教学主阵地,抓实教学与学科辅导质量,调动教师团 队的工作热情,全力做好第一届学生的生地学考工作,力争做到 双语学生生地学考双 A 率达到 35%以上,其他年级和学科全部实 现项目书达标; 2.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基础上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 体策略,组织各学科研发相应的拓展课程和资源,及时整理成型 资源包,反哺国家教材,初步探索形成素养课程运行及评价机制; 3.继续深化“一微三单”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改革探索,督促 各教研组完善改进预学单、课堂合作探究单、课堂达标单设计, 精准立标,发挥教研力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与设计,突出知识、思维、能力、素养与方法的多重培养。利用集团课程年会之际, 以赛促研,鼓励学科精心设计最新的课改学科案例; 4.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课程问卷调查,梳理原有的选修课程, 研发新需求课程,整理归类学部的社会性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体系, 并形成初中部特色课程手册和教材。提高课程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程度,广泛发动家长和社会资源,落实兴趣成特长的愿景; 5.严格按照学部工作流程进行教学管理,每项活动都要有方 案、流程、宣传、反思、存档全部环节,保证每次活动都有提升 和收获;6.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综合机制,加速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和 梯队建设,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好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加强学科建 设,形成每个学科既有成绩,又有特色,有目标、有路径、有重 点、有宣传点,鼓励各教研组深化学科研究,培养骨干教师计划; 7.继续深化信息化与课改的深度融合,重视校本资源库的沉 淀和积累,重视智学网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重视个性化错题本的 运用,重视自适应的应用; 8.及时总结汇总经验,争取在自己管理领域撰写高质量专业 论文一篇。
三、工作路径
(一)以项目书引领,逐步落实学校三年整体规划。 深入领会学习学校三年规划及初中部三年行动纲要,全体教 师在各级项目书引领下,规划路径,制定措施,教导处每月利用教研组长例会组织汇报工作进度沟通困惑,按时达成阶段性行动 目标,确保三年行动规划项目书、九年一贯制课程建设项目书、 跨学科整合项目书等有序启动推进。
(二)继续深化课改工作,完成课改 3.0。
1.深化信息化与课改工作的深度融合,要求各学科先实现将 每节课的预习微课上传平台,每节课达标单的数据利用平台收集 和分析,以课时内容命名,规范整理。预学单、课堂探究单、分 层作业单根据课型有选择的利用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信息中 心每月利用平台数据反馈使用情况。
2.数学、物理每两周生成一次个性化错题本,分册打印练习, 及时巩固与反馈,此项作为期中期末检查项目,利用个性化错题 本功能为学生们的个性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3.各学科在原有“一微三单”设计原则基础上,研讨更利于 暴露真实问题的预学单设计,更能体现能力培养、思维锻炼与方 法指导的课堂学习单设计,更能检测当堂学习效果的分层检测单 设计,同时做好三类标准定标。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汇总审核, 学期中进行课例三单设计评比,在实践中与研究中不断整理修订, 学期末各学科“一微三单”整理汇编成册。
4.各学科在继续上好课改新授课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课改模 式与复习课、拓展课、整合课等课型的融合,教导处组织复习研 讨课、整合分类展示课等为老师们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力争本学期探索出一体化的课改经验。 5.积极协助筹办 3 月底集团第一届课程年会,教研组群策群 力协助张现钰、李宗艺老师上好研讨课,借助机会深化教师对课 改及课程建设的认识,组织梳理课改相关材料,力求完成课改 3.0 任务。
(三)完善课程架构,培育学生素养。
1.根据集团“立标-整合-分类-拓展”的原则,开学初各教 研组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专题研讨,统一描述标准,在本学期备课 和三单中精准体现本学期教材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2.开学前各教研组充分研讨,立足国家教材,着眼本学科相 应能力及素养研发相应的素养及能力课程,辅之以系统化的以赛 促学活动,将素养与能力课程设计明确的落实到教研组计划中。 在开学初教研组长例会中组织汇报讨论,学期中组织阶段性研讨。 各学科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相应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测试或者 其他形式评价,并与学生及教师的量化评优相挂钩,保证素养和 能力培养落地。学期末进行专题总结汇报,整理课程资料。
3.三月份各学科各教研组进行学科课程整合、分类专题研讨, 尝试从适合的单元切入,开启研究学科内单元整合、跨单元整合 或单元整体性教学,对适合的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或者模块化处理。三月初完成台海观潮项目式学习,启发新的横向跨学科整合 研究。同时,各学科探索动作技能型、社会实践型课型的创新实 施。教导处组织整合分类展示课申报,为突破性的课堂组织形式 提供组织支持,每个学科出 2 节典型的课例。
4.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课程问卷调查,梳理原有的选修课程、 校本课程,根据最新的学生调查问卷,启用广泛的家长资源或者 第三方课程资源,研发新需求课程。各类校本课程二月底上交课 程计划书,学期末完成课程实施手册,记录学生过程性及成果性 评价,学期末以学分制记入学生量化。根据学期初、学期末问卷 调查数据以及课程成果评价,对优质课程资源研发人员进行量化 奖励赋分。
(四)拓宽教师成长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狠抓集体教研和备课常规,保证集体教研质量,让教研组 切实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各教研组开学初根据学部工作计划 初步拟定本学期每周研讨主题上交包科主任审核,包科主任按时 参加周教研,检查教研记录与集备记录并签字。
2.深入学习《历山双语学校教师发展标准》,让“一种教育 理念、四类教育素养、五种基础认知体系、十二种能力”真正进 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以历山双语学校教师成长差异化培养方案 为指导展开系列化培训与辅导,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好个性化的成 长档案。
3.通过集团内外专家、省市区教研员、名师资源为教师成长 搭建高水准平台,进行高位引领。每月邀请市级学科教研员入校, 进行精准的把关指导。
(五)九年一贯制建设,知识与能力同步衔接。 在学校九年一贯制中小衔接课程建设项目书引领下,探索九 年一贯制初中学段学科培养目标与知识衔接,六月底之前整理好 相关课程资源,做好各项总结及反思工作,保证我校的九年级一 贯制中小衔接课程建设顺利进入 2.0 时代。
(六)抓住教学主阵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调动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抓实教学与学科辅导质量,在严 谨高效的备课与上课基础上,坚持做好分层辅导与个性化培优扶 弱工作,组织好三清与模考,全力做好第一届学生的生地学考工 作,力争做到双语学生生地学考双 A 率达到 35%以上,七八年级 期中期末成绩继续稳步提升。
(七)重视工作流程,完善评价机制。 严格按照学部工作流程进行教学管理,每项活动做到有方案、 流程、宣传、反思、存档全部环节,保证每次活动都有提升和收 获。研讨更新项目书奖励金等评价机制,6 月底根据各项工作制 度总结及反思,整理、完善各项新的管理及评价制度。
(八)深度融合信息化,资源建设成实力。
1.将信息化与课改工作深度融合,让整个课改环节都有数据 支撑,使课改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的推进。
2.梳理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的课程资源,分门别类的上传 至校本平台,充实校本资源平台的数量和质量,为下一步信息化 发展奠定基础。
3.借力讯飞平台资源,建设我们的学科拓展资源,从而形成 校本体系化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应用。
4.初一年级继续探索自适应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目标和 进度,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一切以学生为本。